中国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。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代表人物,汉朝有司马相如,他所写的《上林赋》和《子虚赋》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汉王朝的恢弘气象。唐朝则有李白,他的《静夜思》和《将进酒》等诗篇堪称诗歌的巅峰之作;宋朝的苏轼,则用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等词作,极大地推动了词的发展与繁荣。
这些杰出的诗人和词人,依托着各自时代的背景,用他们的笔触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诗文之中,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巅峰。每个时代的文化氛围都在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。今天,我们要聊的这位诗人便是晚唐时期的杜牧。他与李商隐一同并列为“小李杜”,在唐代文人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杜牧出身显赫,从小家境优渥。他曾用一首诗来描绘自己的家境:“旧第开朱门,长安城中央。第中无一物,万卷书满堂。”这诗写出了他家位于长安城的中心,书籍堆满了房间,似乎生活虽简朴,却充满了学问的氛围。杜牧的家庭背景确实非凡,尤其是他爷爷杜佑,曾任唐朝的重要官职,和杜甫的爷爷杜审言类似。不同的是,杜牧的命运却与杜甫大为不同。
展开剩余77%杜牧从小生活在书香门第,家庭的氛围熏陶了他的才情。他年少时就通读《孙子》,并且将其理解得透彻,曾写下的文章令当时的宰相李德裕十分钦佩,甚至采纳了他的一篇文章,使得其得到了认可和赞扬。二十岁时,杜牧便写出了被当时文化名士高度评价的《阿房宫赋》,这篇作品也为他打开了仕途的大门。
在进入仕途之后,杜牧受到了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重用,担任了推官职务。杜牧的仕途起步良好,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自己的政治道路竟然与“牛李党争”深深纠缠在一起。杜牧年少时,杜家与李家关系密切,尤其是李德裕与杜家交情深厚。李德裕不仅为杜牧的堂兄推荐了皇帝,还帮助其迎娶了皇帝的女儿。杜牧与李德裕之间的互动频繁,经常互赠诗文,互相赞赏。
然而,杜牧并未从李德裕那里得到预想中的庇护,甚至遭遇了贬职。他把这一切归咎于李德裕,二人关系因此变得紧张。随着政治斗争的深入,杜牧与李德裕渐行渐远,甚至产生了敌对情绪。与此同时,杜牧在牛僧孺手下任职,牛僧孺对杜牧关爱有加,成了他的知己和导师。
在公元835年,晚唐发生了震动朝廷的甘露之变,许多文人惨遭政治迫害,死伤无数。杜牧因身在洛阳任职监察御史,幸免于难,这使得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朝廷内的腐败与黑暗。随着牛党掌权,杜牧本应受惠于牛僧孺的庇护,但他却感到政治格局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。杜牧深感不满,于是多次上书请求被外放至湖州任职,最终如愿成为湖州刺史,开始了新的生活。
到湖州后,杜牧修缮了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,享受着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共度时光,谈诗论道。最终,他在公元846年冬天去世,享年五十岁。杜牧的官场生涯充满了波折,但也展现了他坚持自己理念的勇气。
除了仕途,杜牧一生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与青楼女子的风流韵事。虽然《阿房宫赋》中的杜牧给人正直、清高的印象,但他实际对美色的钟爱无人能敌。作为一个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公子,杜牧自然不可能逃脱青楼这一许多名门望族子弟都会接触的地方。
杜牧一生中有许多令人称奇的风流轶事,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与张好好的故事。杜牧刚刚在洪州任职时,便与沈家兄弟结下深厚的友谊,常去沈府做客。沈府中的歌妓张好好,凭借着她的美貌和才艺,吸引了杜牧的注意。然而,命运弄人,张好好被她的主人娶为小妾,杜牧只能将这段感情埋藏心底。
然而,六年后,杜牧在洛阳偶遇已经失宠的张好好,此时她已沦为街边卖酒的女子。杜牧感叹不已,提笔写下了《张好好诗》,为她的悲凉命运作诗。张好好得知杜牧去世的消息后,心情极为悲痛,最终前往杜牧的墓前自尽。
此外,杜牧与湖州刺史之间还有一段著名的“十年之约”。湖州刺史了解杜牧的爱好,便为他组织了一场选美大会,旨在为杜牧挑选一位美丽的女子。然而,杜牧始终没有找到令他满意的女子。一天,他在一场偶然的选美活动中,看见了一位十几岁的女孩,顿时深深被她吸引。于是,杜牧向女孩的母亲承诺,十年内自己会成为湖州刺史,到时便娶她为妻。尽管这个承诺看似轻率,但杜牧并非空口说说,他多次向皇帝请求外放到湖州,最终成功成了湖州刺史。可惜的是,由于时间已过,女孩已嫁为人妇,杜牧只能黯然祝福。
杜牧的一生虽短,五十岁便告别尘世,但他那与青楼有关的风流故事、为爱坚持的情感,都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。他的诗歌、他的爱情故事,都深深印刻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,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免费配资炒股配资平台,配资股票配资按月配资,昆明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