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日夜间到4日白天
城区多云间晴
气温28~37℃
铁血淬脊梁
聆听抗战老兵的烽火记忆
皱纹里刻着硝烟与坚守,目光中映着家国与信仰……他们曾是烽火年代的少年郎,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“一步不退”的铮铮誓言;如今,他们虽已白发苍苍,却仍是历史最深刻的见证者,是民族精神最鲜活的丰碑。
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。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那些曾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的抗战老兵,循着那一段段用生命书写的烽火记忆,致敬永不褪色的英雄史诗!
展开剩余77%103岁抗战老兵 国存海:
用一生践行
“一步不退”的铮铮誓言
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。为迎接这个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特殊日子,103岁的抗战老兵国存海打开珍藏的“百宝箱”,轻抚一枚枚沉甸甸的勋章,揭开一段段永不褪色的烽火记忆。
1922年,国存海出生在山东省泗水县一个农民家庭。16岁那年,国存海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行径,包括他三叔、三婶在内的32位村民都在一次扫荡中被残忍杀害。这成了国存海一生抹不去的痛。
从此,国仇家恨就深深地印刻在了国存海心里。随后几年,他一直跟随当地抗日武装力量,与盘踞在当地的日军和汉奸打起了游击战。他主要负责联络情报等工作,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。
1945年8月18日,国存海记忆深刻:那天深夜,他跟随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到一户民宅的厨房里,秘密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“那时候,小小年纪就要和鬼子战斗,怕不怕?”记者问。
“当时很紧张,但一步不退,当兵就是不怕死!”国存海语气坚定地说,“我对日本鬼子的恨比怕多得多,就往前冲!”这份英勇无畏的胆气,支撑着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。
1948年11月,国存海加入淮海战役支前运输大军,同战友一起冒着枪林弹雨、忍着风雪饥寒,用推车和扁担帮助人民解放军创造了“60万胜80万”“步枪胜飞机”的战争史奇迹。
战火在老人身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。每逢阴雨天,膝盖上的旧伤就会隐隐作痛——那是炮弹弹片留下的印记。“躲过了子弹,没躲过炮弹。”老人笑着抚摸膝盖,“这是我的‘老伙计’,疼一疼,才记得清过去的事。”
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国存海听从组织号召,毅然跟随西南服务团来到重庆。其间,他无论身处什么岗位,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。为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,他默默贡献着一份力量,直到1985年离休。
离休后的国存海仍然每天坚持读书看报、收听新闻,眼睛花了,就借助老花镜看报;听力差了,就把电视音量调大;腿脚不便了,他就让女儿搀扶着他去交党费……前些年,他还加入巴南区退休党员干部宣讲团,多次深入村居院坝、企业车间、政府机关等地,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。
这几年,腿脚不太利索,国存海才渐渐“闲”了下来。小区居民刘满芬告诉记者,小区里的老年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时事,各抒己见。国存海听见了,也会热情地参与其中:“在党的领导下,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,大家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?是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今天的好生活!”
生活中,国存海始终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,纵然年事已高,他也从不搞特殊,不仅积极参加组织生活,还多次交纳特殊党费。2020年初,在那段特殊时期,他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;2021年4月,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他又交纳特殊党费5万元。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,他只用了3个字简简单单表达了自己的初衷——“报党恩”。
被问及对当代年轻人有何寄语时,国存海表达了殷切期望:“美好时代来之不易,年轻人要爱护国家,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。始终跟着共产党走,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!”
记者:袁启芳、夏雨 编辑:张晓琳
责编:刘勇、朱琳 校对:徐妮、徐万诚 审核:张蔚
发布于:北京市免费配资炒股配资平台,配资股票配资按月配资,昆明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