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家长发现,孩子上小学后情绪问题变复杂了:
7 岁的孩子会因为作业写不好擦了又擦,最后急得把笔摔了;
9 岁的孩子被同学说了句坏话,就躲在房间半天不出来;
11 岁的孩子明明是自己做错事,你一开口他反而比你还生气。
这个年纪的孩子心里像装了个 “情绪小火山”,有时候一点小事就爆发,可问他 “为什么生气”,他又说不清楚。
7 - 12 岁正是情绪管理的关键期,光靠说 “别生气”“要坚强” 没用,
不如试试用情绪管理书帮孩子搭座桥,让他学会看懂自己的情绪,管好自己的脾气。
7到12岁小学生管理情绪的书
为啥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需要情绪管理书?
展开剩余68%因为他们的情绪世界正在 “升级”。7 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在意别人的评价,担心自己不够好,可又不会表达这种焦虑,只能用哭闹发泄;8 - 9 岁的孩子想和同伴搞好关系,却会因为一点小矛盾就闹别扭,不知道怎么化解;到了 11 岁左右,叛逆心悄悄冒头,心里明明委屈,嘴上却偏要说 “我才不在乎”。他们不是故意 “不听话”,而是脑子里没有 “情绪字典”—— 既认不出自己心里的是 “焦虑” 还是 “委屈”,也不知道除了发脾气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用。
家里的 “道理式教育” 往往帮不上忙。
你说 “这点事有什么好哭的”,他会觉得你不理解他;你说 “再闹就不理你了”,他反而闹得更凶。情绪管理书的好处就在这里:它不用讲大道理,而是用孩子能懂的方式教他。比如用颜色给情绪贴标签,红色代表生气,蓝色代表难过;用小故事演出来 “被冤枉时可以怎么做”;甚至教孩子画一张 “情绪天气预报图”,每天早上看看自己今天的 “心情天气”。这些书就像给孩子的情绪装了 “导航仪”,让他知道 “我现在是什么感觉”“我该往哪里走”。
选对情绪管理书是关键
不是随便拿本故事书就行。要挑那些故事贴近孩子生活的,比如讲 “考试没考好怎么办”“和朋友吵架了怎么和好” 的,孩子读的时候会觉得 “这说的不就是我吗”,更容易看进去。还要看看书里有没有互动设计,比如让孩子画一画自己的情绪,或者跟着步骤做 “深呼吸小游戏”,这样孩子不光是 “读”,还能 “动手做”,记得更牢。对低年级孩子,选图画多、字少的,用颜色和表情帮他认情绪;对高年级孩子,可以选带点文字分析的,帮他搞懂 “我为什么会这样”。
光看书还不够,家长陪着读才能让效果翻倍
和孩子一起读的时候,别急着催他 “快学这个办法”,可以先问他:“故事里的小朋友和你有没有一样的时候?” 等他说出自己的经历,再接着问:“你觉得他用的办法,咱们家能不能试试?” 比如读《生气汤》的时候,可以和孩子一起 “煮” 一锅虚拟的汤,把不开心都 “煮” 掉;读《我的情绪小怪兽》时,能和孩子玩 “情绪猜猜乐” 游戏,一人表演表情,一人猜是什么情绪。这些小互动能让书里的方法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。
更重要的是
通过读书,家长也能学会怎么跟孩子聊情绪。你会发现原来孩子摔笔不是 “故意捣乱”,而是 “追求完美却做不到” 的焦虑;他不理人不是 “记仇”,而是 “不知道怎么和好” 的别扭。当你能用孩子的语言说一句 “你现在是不是觉得有点委屈?”,他会惊讶地发现 “原来爸妈懂我”。这种理解,比任何管教都管用。
发布于:河南省免费配资炒股配资平台,配资股票配资按月配资,昆明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