▍来源:药店经理人 作者:张泰胜
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实践中极为普遍的代谢性疾患,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持续攀升。据最新统计,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到12.4%。
目前,市场上存在多种降糖药物(见表1),然而单一药物的血糖控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。不同降糖药物之间在作用机制及协同效应方面存在差异,那么,如何合理地联合应用这些药物呢?
表1:当前市面上常用降糖药物
低血糖风险较低方案组合
一、二甲双胍+阿卡波糖
二甲双胍为(MET)为2型糖尿病的基础用药,属于一线选择用药。其降低血糖的机制包括:
肝脏糖异生的调节机制包括四种不同的途径:转录调控、异构体调节、底物可利用性以及氧化还原状态。MET在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挥降糖效应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肝脏糖异生;MET在临床工作中还可作用于骨骼肌,并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吸收的敏感性,以此进一步改善降糖效果。
适用群体:
对于无肝肾功能严重异常,无论体重是否正常(消瘦或肥胖、超重等),均可使用,并且无论体重差距如何,在机体中降糖效果一致。
阿卡波糖:
阿卡波糖属于经典的∂糖苷酶抑制剂(AGI),也是经典的降低餐后血糖的降糖药物,当前该类型的药物有:阿卡波糖、伏格列波糖、米格列醇。
AGI在降低餐后血糖的机制主要为:AGI具备模拟体内多糖的能力,通过逆性竞争机制与小肠绒毛上的α-糖苷酶结合,其结合亲和力显著超越多糖本身。该作用机制能够有效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过程,从而降低葡萄糖的生成与吸收速率,进而减缓餐后血糖(PPG)的上升。
适用群体及注意事项:
基本餐后血糖升高的1、2型糖尿病均可适用,包括糖尿病前期群体均可使用。
两者联合的优势:
MET通过激活AMP活化蛋白激酶(AMPK)途径抑制肝脏糖原分解,有效控制空腹血糖(FPG)。而AGI类药物则通过延缓肠道内碳水化合物的吸收,以控制餐后血糖(PPG)。因此,MET与AGI类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更有效地减少血糖波动,并且对超重、肥胖群体还兼具一定的减重效果。
二、二甲双胍+沙格列汀
Dipeptidyl peptidase 4(DPP-4)抑制剂,亦称为Gliptins,是一类相对较新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,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。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提升餐后胰高血糖素样肽-1(GLP-1)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(GIP)的浓度来实现。当DPP-4在MET无法耐受期间,可作为一种首选方案来选择。沙格列汀属于此类药物之一,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,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联合治疗,均不会增加总体及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。并且也是老年2型糖尿病群体的首选用药之一(≥65岁为老年群体,以下同)。
适用群体及注意事项:
1)存在MET禁忌或不耐受以及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。
2)MET 单药治疗 3 个月效果不达标(包括生活饮食调节)。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欠佳,可配合 DPP-4i 治疗。
3)大剂量(≥ 2000 mg/d)MET 治疗效果欠佳,可考虑联合 DPP-4i 治疗;
4)也可直接与MET联合使用。
三、二甲双胍+恒格列净
钠-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(SGLT-2i)的作用机制涉及抑制肾脏近端交错小管中的SGLT-2蛋白,从而阻断葡萄糖的重吸收,并促进其在尿液中的排泄。该降糖策略不仅能够降低血糖水平,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体重,还兼具心肾双护的优势。因此,SGLT-2i已成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首选降糖药物。
恒格列净作为代表药物之一,在与MET联合应用时,相较于单独使用恒格列净,其疗效更为显著,且伴随的低血糖风险较低,展现出更为持久和稳定的降糖效果。
适用群体及注意事项:
对于有心衰、慢性肾脏病、或者MET等单药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群体(包含老年群体),都可以联合恒格列净治疗,禁止使用于1型糖尿病。
低血糖风险高组合方案
相较于低血糖风险较低的治疗方案,这两种降糖组合方案存在一定的低血糖风险,然而其降糖效果更为显著。因此,对于血糖水平较高的患者群体而言,这些方案可作为治疗选择予以考虑。
一、二甲双胍+格列齐特
格列齐特作为常见的磺脲类降糖药物,磺脲类药物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脲类受体结合,刺激胰岛素的分泌,进而提升体内胰岛素水平,以实现血糖降低的效果。因此,对于那些自身胰岛功能正常且胰岛素分泌能力良好的个体,以及那些饮食习惯不规律的个体,使用磺脲类药物可能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。
而MET本身有改善自身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,当与格列齐特联合使用之时,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后者的降糖效果,但与此同时,低血糖风险也随之增加。
适用群体及注意事项:
有一定胰岛功能的2型糖尿病群体;1型糖尿病群体禁用。并且要求三餐定时定量,鉴于格列齐特等磺脲类药物单独使用也有低血糖风险,因此需勤监测血糖;其次该方案不推荐老年人作为首选。
二、二甲双胍+瑞格列奈
瑞格列奈是短效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,也是这类药物中较为经典的传统二线降糖药物,具有较强的降糖效果。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激发胰岛素的早期分泌相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,并展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空腹血糖效果,能够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0.5%至1.5%。此类药物的服用时机为餐前即刻,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和体重增加,然而与磺脲类药物相比,其低血糖风险及严重程度相对较低。
在瑞格列奈与MET联合应用的情况下,其降糖效果相较于单独使用瑞格列奈显著增强,然而,低血糖事件的风险亦相应上升。
适用群体及注意事项:
针对通过饮食管理、体重减轻及运动锻炼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,主要降低餐后血糖,由于与MET联合使用低血糖风险增加,因此需注意是三餐定时定量,未进餐或进餐过少都不推荐使用,老年群体慎用。
参考资料:
[1]LaMoia TE, Shulman GI.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etformin Action. Endocr Rev. 2021 Jan 28;42(1):77-96.
[2]Apostolova N, Iannantuoni F, Gruevska A, Muntane J, Rocha M, Victor VM.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metformin in type 2 diabetes: Effects on mitochondria and leukocyte-endothelium interactions. Redox Biol. 2020 Jul;34:101517.
[3]《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》更新专家组,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(2023)[J],中华内科杂志,2023,62(6):619-630
[4]Men P, Li XT, Tang HL, Zhai SD.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axaglipt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PLoS One. 2018 May 22;13(5):e0197321.
[5]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,基层医疗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临床应用问题专家指导建议[J],中国糖尿病杂志,2022,30(2):81-85
[6]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,DPP-4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[J],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,2018,34(11):899-903
[7]中国内分泌代谢相关专家小组,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[J],中国糖尿病杂志,2016,24(5):285-391
[8]Ambavane V, Patil R, Ainapure SS. Repaglinide: a short acting insulin secretagogue for postprandial hyperglycaemia. J Postgrad Med. 2002 Jul-Sep;48(3):246-8.
[9]Shapiro MS, Abrams Z, Lieberman N.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repaglinide in patients with non-insulin-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. Isr Med Assoc J. 2005 Feb;7(2):75-7.
[10]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.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4版)[J].中华糖尿病杂志,2025,17(1):16-139.
[11]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.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年版)[J].中华糖尿病杂志,2021,13(4):315-409
[12]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,恒格列净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[J],中华糖尿病杂志,2023,15(7):611-615
[13]钠-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(SGLT2)抑制剂临床合理应用中国专家建议[J],中国糖尿病杂志,2016,24(10):865-870
点击下方名片,关注药店经理人
稿件沟通:13810145265(微信)
免费配资炒股配资平台,配资股票配资按月配资,昆明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