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颖,晋武帝司马炎最为宠爱的儿子,自幼便被封为成都王,享有十万户的食邑。八王之乱期间,他占据河北作为根基,曾一度以“救世主”的身份讨伐不臣,荣获九锡殊礼,晋升大将军、都督中外诸军事,并获假节、黄钺、录尚书事,入朝无需快步,剑履踏入皇宫。这些殊荣无不昭示着,晋惠帝去世后,司马颖将成为下任继承者。然而,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皇太弟为何最终未能挽救晋朝的颓势,反而跌落神坛呢?
一、仁王驾临,国家危机四伏
晋武帝司马炎为表达对司马颖的偏爱,在他年仅十一岁时封为成都王,赐予益州的蜀郡、广汉、犍为、文山四郡作为封国,食邑达十万户,居于晋朝藩王之顶尖行列。因年幼,司马颖多在帝都洛阳度过少年时光,接受父母和名师的精心教诲,仪表堂堂且才德兼备,赢得贤良的美名。他坚信晋朝将在自己的辅佐下达到新高峰,尽管眼下皇帝是自己资质平平的哥哥司马衷,未来仍寄望于贤能的侄儿司马遹。元康九年(299年),司马颖因替太子司马遹辩护,得罪了权臣贾皇后的侄子,被逐出洛阳。
展开剩余78%离开京城的司马颖心情复杂,一方面忧虑太子的命运,另一方面则欣喜于被派驻邺城,得以暂时隐忍修养。在这座古老庄严的城池里,他静待时机。与此同时,晋朝中央局势剧变:赵王司马伦先助贾皇后弑太子司马遹,继而除掉贾氏党羽,自废帝位篡夺皇权。司马伦品行恶劣,周围尽是奸邪小人,既无治国能力,又排挤异己,闹出“貂不足,狗尾续”的荒唐笑话。为笼络掌控军权的司马颖,司马伦将其封为征北大将军,加开府仪同三司,却暗中派亲戚严密监视。
二、秉持大义,荣登高位
面对司马伦的篡权,齐王司马冏首先倡导复兴正义,向天下各地发出檄文,号召诸镇响应。司马颖积极响应,率兵浩荡南下至朝歌。义军虽杂乱无章,诸藩王各自为政,甚至司马颙摇摆不定,一时竟被司马伦军压制。司马颖在心腹谋士卢志的鼓励下,抓住对手松懈的时机,率军击败司马伦部队,越过黄河,乘胜直逼洛阳。闻讯大捷的司马冏也打破坚壁,自洛阳出兵,击溃司马伦主力。率先篡位的司马伦终于命运终结。
自司马冏兴兵起义以来,洛阳的官员与士兵均愿诛杀司马伦及其党羽以谢天下,司马伦则在危急中苦思逃亡良策,有人提议强征京中十五岁以上男子入伍,有人建议驾船东逃大海,还有人主张焚毁宫室抢夺财宝南逃。但未及实行,司马伦即被幽禁。司马颖亲自赐死司马伦,并派将协助司马冏剿灭残党。司马冏入京后,司马颖将功劳让与司马冏,自己退回邺城。晋惠帝未忘这位功臣,赐予司马颖九锡殊礼,进位大将军、都督中外诸军事,假节加黄钺,兼任录尚书事,入朝无须疾步,剑履踏入宫殿,荣誉至高。
三、兄弟反目,乱局加剧
权力极易腐蚀人心,司马氏家族中不乏野心家,司马冏越发骄傲自大,为其他藩王讨伐制造借口。永宁二年(302年),司马颙向司马冏发难,司马乂击败司马冏后邀请司马颖掌握朝政。司马颖采取退守策略,在司马冏被封大司马后回归根据地,静候时机。司马冏日益傲慢,惠帝虽下诏召司马颖入朝辅政,但其母亲及宠臣留恋邺城,拒绝前往洛阳。司马颙掌控朝政后迅速腐化,甚至间接害死支持他的兄长司马乂。司马颙与司马颖的明争暗斗,令八王之乱达到高潮。
司马乂不同于其他权臣,自比周公,欲与弟弟联手扶持晋惠帝。他凡事都会向邺城的司马颖汇报商议,“天下者,先帝之业也,王宜维之”,坚信司马颖能终结乱局,将父亲晋武帝的基业牢牢掌握。然而,晋惠帝无后,继承权悬而未决。司马颖早已按捺不住野心,却遭兄长司马乂拒绝立为继承人,且仍拥护晋惠帝立下的太子司马覃。面对一个不熟悉的新太子和皇叔名义上的皇太弟身份,司马颖最终响应司马颙讨伐司马乂的号召,亲手出卖了亲兄弟。
四、壮志难酬,英年早逝
太安二年(303年),野心勃勃的司马颙密谋除掉司马乂,司马颖暗中派刺客刺杀洛阳,二人合兵攻打司马乂。困守洛阳的司马乂坚持半年,终被东海王司马越背叛身亡。晋惠帝下诏任司马颙为太宰、大都督、雍州牧。司马颙不忘承诺,奏请拜司马颖为皇太弟,复镇邺城,增封二十郡,拜为丞相,效法魏武帝政制,将乘舆服饰迁至邺城。司马颖自视已是新皇,骄奢日甚,放任孟玖等人,令众望尽失。东海王司马越集结十万大军讨伐司马颖,甚至晋惠帝亲征。
司马颖虽击败司马越,俘获负伤的晋惠帝,却未能阻挡司马腾、王浚等强敌大军,失守赖以生存的邺城,被迫投奔司马颙。失去军权后,司马颙暴露真面目,废除其皇太弟身份,驱逐他回成都封地,同时笼络司马越。司马颖在河北努力经营数年,聚集数万兵力,准备与司马越抗衡。司马颙得知河北仍有人支持司马颖,急忙封他为镇军大将军、都督河北军务,命其回邺城抗敌。然司马颙因劫持晋惠帝声名狼藉,司马颖也被视为帮凶。司马诸王联合拥立司马越为盟主,联军势不可挡,最终击败司马颙与司马颖。司马颖最终被范阳王司马虓俘获,年仅二十八岁便死于狱中。
司马家族中多有野心之人,晋武帝司马炎的纵容使诸王野心膨胀。司马颖原本有能力平定内乱,但当他认定的继承人司马遹死亡后,他的野心无法收敛。面对是否为他人做嫁衣,还是把握机会自立为帝,司马颖选择了后者,甚至不惜背叛亲兄司马乂。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,他昔日的声望彻底败坏,最终孤独死于邺城牢狱之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免费配资炒股配资平台,配资股票配资按月配资,昆明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